一座歷經千余載滄桑巨變的高原城池,在經歷了歲月的洗禮后脫穎而出,這就是當年唐蕃古道驛站之一、文成公主走過的地方、地處青藏高原的咽喉要道——共和縣。共和縣城鎮化建設事業有了質的飛躍,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勾勒出一幅祥和、和諧生活的美麗畫卷。
合理城鎮規劃改善人居環境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李建德從故鄉陜西跟著舅舅千里迢迢來到青海開始自己的經商生涯。未料,一住便是三十余載。
“青海是我的第二故鄉,你看我黝黑的皮膚,要是不開口說話,誰都不曾想到我是一位外地人。”他笑著告訴記者。
據李建德回憶,三十多年前,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只有兩條街道,分別為上街、下街。下街還是由石子鋪設的路,街道也比較窄,兩旁都是土房子?h城里沒有像樣的醫院,遇到個疑難雜癥得去省城醫院接受治療。教育設施非常簡陋,教育資源也相對匱乏。
三十多年的變遷,共和成為了草原上一座崛起的新城。共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副局長韓香告訴記者,共和縣現在采取“北拓、南延、西進、東擴、中優”的發展方向,縣城規劃為“中心區、城北新區和工業區”和州委、州政府提出的“拉開骨架、完善功能、優化環境、開發新區、提升老區”的總體發展思路相吻合。共和縣堅持科學規劃、統籌安排,經過不懈努力,基本實現了“一年一變化”的目標,為實現撤縣建市的目標奠定了基礎。
清潔能源輸進尋常百姓家
也許,事例更能說明一個城市的發展變化。
2014年,共和縣糧油公司家屬院供暖改造系統率先在全州啟動,土暖供熱在共和縣成為歷史,天然氣走進了尋常百姓的家里。
家住日月山路糧油公司家屬院三單元的石先生說,這個家屬院屬于老房子,采暖不是集體供暖而是土暖。一個供暖期要燒兩千多塊錢的煤炭不說,樓房也被熏黑了,F在改為天然氣分戶采暖,去年一個冬天在供暖方面,才花了一千多塊錢,節省了整整一半的開支。
海南中油燃氣有限公司總經理文權告訴記者,自2011年7月至今起海南州建設的46.8公里(倒淌河—恰卜恰)輸氣管線開通運營以后,使用天然氣的用戶越來越多,鎮區中壓管網32.3公里,年銷氣量800萬立方,已施工燃氣用戶7359戶,現有燃氣用戶3000余戶,集中鍋爐209蒸噸,商業用戶73家,174臺灶,而且這個數字在不斷增加,用氣量也在不斷增長。
保障性住房改善居民住房條件
今年年初剛搬進城北新區廉租房的柴女士,熱情地邀請記者到她家的新居參觀,新家被她收拾得一塵不染,家居設計使用的是暖系色調。女主人說,這樣的設計,在視覺效果上滿足都市人簡約的設計風格,更主要的是省了不少錢。
柴女士和丈夫多年前已下崗,近些年靠打工維持生活,還得供兩個孩子上學,生活過得勉勉強強。今年真是碰到了好運,申請的廉租房終于下來了。面積雖然只有五十幾平方米,但足以滿足住房需求。
近幾年來,隨著住房保障制度的全面推進,極大改善了共和縣城鎮居民的住房條件。2008年,共和縣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正式起步,先后實施了廉租房,公共租賃房、干部周轉房等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
共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鐘耀庭告訴記者,目前實現入住2538套,基本建成尚未交付入住6016套,廉租房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將解決2.2萬人城鎮住房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極大地改善了群眾居住條件。
傍晚,在夕陽的映照下,在霓虹燈閃爍下的共和縣城道路四通八達,車水馬龍,高樓大廈在夕陽余暉斜射下更加宏偉壯觀,在向世人訴說著這座城池的變遷和發展史。(作者:李慧祁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