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少的法官、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取得最好的法律效果,緩解‘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提高審判質效。”2021年,共和縣人民法院在前期調研和借鑒江蘇法院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審判工作實際成立共和縣人民法院立案庭民商事速裁團隊,集中審理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民商事案件,持續釋放出簡易程序,小額程小額訴訟程序的內在潛力。
記者了解到,速裁團隊內設于立案庭,配置4名員額法官、4名法官助理、4名書記員和4名調解員,形成四個“四員一體”小團隊。運行中,速裁團隊不斷優化配置,提升效率,形成“2222”架構,不斷激發司法活力。
共和縣域內有藏、回、撒拉等22個少數民族,占全縣總人口的70%,為切實保障少數民族當事人的訴訟權益,速裁團隊內設的四個小團隊中均有一名“雙語”干警。“雙語”干警以當事人聽得懂的語言處理矛盾糾紛,拉近當事人與法院之間的距離,提升了辦案效率。
共和縣恰卜恰鎮西臺村村民陳某因為民間借貸糾紛,被同村村民秦某告上法庭。共和縣法院立案后了解到,陳某因為維修車輛,向秦某借款5萬元,雙方約定時間期限為1年,利息5000元。因未在約定期限內還款,雙方對簿公堂。在原本“劍拔弩張”的糾紛中,經過共和縣法院速裁團隊的介入,溝通協調,最終化干戈為玉帛,雙方自愿達成協議,陳某付清欠款,這起糾紛在最快時間內得到解決。
“先前聽周圍的人說,只要進法院,整個過程最少得兩個月,我也是急需要這筆錢,真沒想到10天不到就解決了問題,也拿到了錢。”秦某感慨地說道。
同樣,來自共和縣沙珠玉鄉珠玉村的俄某因為勞務糾紛,把潘某告上法庭。經速裁團隊主持調解,當事人自愿達成協議,潘某在協議規定期限內一次性支付給拖欠俄某的勞務費。
用真心和真情化解糾紛,用責任和擔當捍衛司法權威,這樣的案例還有很多,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速裁團隊在不斷摸索中,逐步形成“三法”模式,彰顯司法擔當。
善做“減法”,不減權利——對審判程序、文書格式等方面做“減法”,首先在征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對舉證期限和答辯期間進行縮減,當事人到庭后表示不需要舉證期限和答辯期間的,可立即開庭。同時,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并征得當事人同意,將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合并進行,或者在法庭調查階段注重引導一方當事人對對方觀點進行回應,不再嚴格分立法庭調查和法庭辯論環節。此外,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對裁判文書進行簡化,但速裁工作簡化程序不減權利,提高效率不降標準,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
善做“加法”,增加效能——速裁工作依托強有力訴服建設,在多元解紛、智慧法院等方面做“加法”。托村社、鄉鎮、行業調解員以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案件調解,增加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力量。充分利用智慧法院相關設施、平臺,優先使用電子訴訟平臺進行調解、證據交換、詢問、庭審、送達等訴訟環節,盡最大可能方便群眾。
善做“乘法”,延伸服務——速裁團隊緊跟時事熱點問題、貫徹落實訴訟制度改革要求,不斷加強速裁工作宣傳,集思廣益,守正創新,在全省率先建立《家庭教育建議書》隨案發放制度,在全州發出第一份小額訴訟案件表格式裁判文書。同時加強巡回審判和法治宣講,干警將“三進”工作與審判工作相結合,以點帶面,實現“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
統計數字顯示,截止到2022年底,速裁團隊受理案件1295件、審結1278件,結案率達98%以上,平均審理天數從先前的60天減少到現在25天。
“經過一年多的運行,速裁審判工作推進平穩,各項審判質效達到預期效果。”共和縣人民法院院長徐明介紹,自2021年底共和縣法院速裁工作團隊成立以來,按照簡案快審,繁案緊審的工作原則,優化團隊人員配置,明確繁案簡案的劃分標準,系統改進方案機制以及程序先進機制,速裁團隊呈現出辦案數量多,辦案效果好,無申訴信訪案件的良好態勢,探索出了一條符合共和實際的民事案件速裁模式。
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人民法院掛職副院長趙凱認為,一年來,共和縣法院的速裁工作已經步入正軌,并形成了具有共和特色的速裁新模式,“作為一名援青干警,我有幸參與共和縣法院速裁團隊的組建合管理,希望共和縣法院在青海高原跑出司法為民的加速度。”趙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