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共和縣全面貫徹落實省州委關于平安建設的決策部署和省委書記陳剛提出的平安青海建設“十個一”工作要求,堅持圍繞“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共和”總目標,不斷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市域社會治理科學化、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探索具有共和特色的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新模式,高標準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
高位推動源頭預防,解決矛盾糾紛化解“痛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整合集成行政調解、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等資源,印發《共和縣矛盾糾紛調解“三級聯調”實施方案》,創新推進“三治四化雙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建設,探索打造“1+1+1+N”一站式矛盾調解中心,建立鄉鎮“1+2+3”矛盾糾紛調解機制和村(社區)“1+2+N”矛盾糾紛調解機制,矛盾調解機制得到不斷完善。統籌組建146個人民調解組織,組織563名專兼職人民調解員、77名調解能手、470余名法律服務力量,圍繞征地拆遷、草山地界、旅游環保、涉法涉訴等領域的矛盾隱患,及時發現和解決各類矛盾隱患,實現全縣11個鄉鎮力量全覆蓋,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截至目前,累計成功調解矛盾糾紛704件,排查矛盾糾紛4255件,預防矛盾糾紛25次,全縣矛盾糾紛化解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
高效運轉集成網絡,攻克基層社會治理“難點”。完善智慧化城市建設,及時制定出臺《共和縣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實施方案》《關于加強和改進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實施方案》,研發集公共安全視頻監控、應急指揮、聯動調度、公共服務于一體的數字化社會治理運行平臺,建設完成11個鄉鎮、寺廟、學校等重點區域3877個監控點位,打造“共和縣市域社會治理智慧中心”,發揮縣、鄉(鎮)村(社區)三級視頻指揮調度功能,實現問題聯治、工作聯動、平安聯創的共建共治共享智慧治理工作新格局。健全完善“黨組織領導、村(居)民委員會執行、事務監督委員會監督”的村級治理運行機制,修訂完善“一榜兩組三約”自治制度,探索建立“積分制”管理辦法,采取“積分+自治、法治、德治”工作模式,教育引導群眾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轉習慣,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村風民風建設的積極性,實現“小積分”撬動“大治理”。鐵蓋鄉上合樂寺村先后榮獲“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全國先進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高效發揮群眾力量,疏通全民共建共享“堵點”。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工作模式,建立7個網格服務中心,壓實254名網格員、46名網格長責任,引導群眾在網格內實現生產互幫、生活互助、鄰里守望。將林(草)管員、村警、湖管員等享受政府財政補貼的工作人員納入基層綜治力量,組建縣鄉村三級110支4251人的“紅袖標”治安聯防聯控隊伍,在重點時段、重要節點下沉網格開展集中巡邏、專項治理等行動,吸收300余名的哥、快遞小哥充當社會治安防控“千里眼”和“順風耳”,排查處置各類安全風險隱患,實現對網格內社會治安的全方位管理。著力打造紅色關愛、橙色宣傳、藍色調解、綠色文明、紫色文娛的“五色”志愿服務品牌,持續推進“文明村鎮”“五好”和諧寺院、“五星級文明戶”“最美家庭”“身邊好人”等創建評選工作,用典型的力量激勵和帶動全社會做好人、揚正氣、促和諧,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根深蒂固。
|